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
- 2、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《6和7的组成》教案
- 3、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(通用6篇)
- 4、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(3篇)
- 5、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
- 6、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《跳绳》教案
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
【篇一】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,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;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,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;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,渗透应用意识; 在他人的帮助下,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。
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数一数 第一单元:数一数 (共1课时) 教学内容:教科书第2~5页内容。 教学目标:通过观察,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-10各数,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如积极举手发言,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。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。
复习旧知 回顾昨天学习的数字,学生复述。 讨论4的相邻数,3后面是几。 学生尝试书写1~5的数字。新知讲授 观察主题画,学生描述内容,教师板书比较关系。 引入等号、大于号、小于号的概念,学生读取。 学生分享记忆符号的方法。
篇一 【教学内容】 人教版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》一年级上册第53~55页的内容及习题。 【教学目标】 让学生会读、数、写数字9,知道9以内的顺序,会比较他们的大小。 培养数感,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,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。 开拓思维,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。
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《6和7的组成》教案
1、按顺序数1—7,倒数1—7 填数: 0 1 ( ) 3 () 5 ( ) () 猜数游戏:5后面是谁?6后面是谁?…… 比一比,填一填: 3( )2 5( )7 7( )6 1( )0 6( )4 5( )5 4( )7 1( )6 6( )3 探究新知 学习6的组成:和5,重点讲5和1,4和2,3和3分别组成6。
2、.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。 (2).请学生举例,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7两数表示。 (二)拨一拨,比一比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拨珠子,先拨5颗,再拨一颗,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刚才一共拨了几颗珠子,是怎样拨的? 问;再拨一颗是几颗? 在直尺上认数。
3、出示挂图,让学生指一指左边第1瓶在哪里?活动4 教学7的写法 老师在田字格上示范6和7,学生在下面练习,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规则。活动5 教学7的组成 (1)带领学生自主探索6的组成 (2)探究7的组成 ①学生拿出7个小方块,将它们分成两堆,看有几种分法?②组织学生汇报情况。

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(通用6篇)
1、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概要:教案一 教学目标: 初步认识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圆。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。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。 教学重点:认识四种平面图形。 教学难点:理解面与体的区别。 课前准备:相关几何模型、课件。教案二 教学内容: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《认识物体和图形》。
2、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(1)教学目标: 初步认识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圆,理解面与体的关系。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。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,培养学习信心。教学重点:认识四种平面图形。教学难点:理解面与体的区别。
3、教学过程:情境导入(5分钟) 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,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和球。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立体图形,教师总结并板书。评析:通过情境导入,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。自主探究(10分钟) 教师发放立体图形卡片,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。
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(3篇)
1、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,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。 教学重点: 掷双色片,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,且用红蓝竖杠“∣”表示。 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。 教学难点: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。 教学准备: 教师方面 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,其中一个写上“5”,其余的写上“7”。
2、【篇一】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,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;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,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;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,渗透应用意识; 在他人的帮助下,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。
3、【篇一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: 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,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。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。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。
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
1、【篇一】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,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;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,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;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,渗透应用意识; 在他人的帮助下,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。
2、【篇一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: 知识目标:通过观察、操作等活动,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、正方形、平行四边形、三角形和圆,体会“面”在“体”上。 能力目标: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。
3、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,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。 教学重点: 掷双色片,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,且用红蓝竖杠“∣”表示。 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。 教学难点: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。
4、【篇一】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: 在涂一涂、算一算等活动中,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。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计算。 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 教学重点: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计算。
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《跳绳》教案
1、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《跳绳》教案: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: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,特别是运用竖式计算的方法,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。过程与方法:通过口算、估算、竖式计算等多种方式,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,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2、一年级数学《跳绳》教学设计:教学目标 身体发展目标:通过多种跳绳练习,发展学生的跳跃、协调与平衡能力。知识掌握目标:让学生初步掌握多种跳绳方法,特别是23种基本的单人跳绳技术。能力培养目标: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通过跳绳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。
3、出示跳绳主题图,收集数学信息,提出问题。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?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?小亮比小东多跳几下?第一题列算式,板书算式。估算62-48结果,说估算方法。探索算法,理解算法,优化算法。估算后算出准确结果,用学具帮助。分享算法,倾听他人,补充完善。
4、需准备录音机、教学挂图、生字卡片、词语卡片,生字卡片按字音难度分为三类,分别贴在不同颜色的纸片上。还需准备一根长绳,课前与学生一起跳绳,活跃课堂氛围。教学时数:该教学设计分为2课时。教学过程:第一课时 (一)指导看图,谈话导入:通过展示挂图,让学生观察并想象小朋友在做什么,激发学生兴趣。
5、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以跳绳活动为核心,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,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,成为全面发展的一年级学生体育课程的缩影。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》,以跳绳为主线,教授多种跳绳方法与相关知识,不仅让学生掌握跳绳技巧,培养创新力,还能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6、教学重点: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。教学难点: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。(一)、创设情景,导入新课。